“希望各位站长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中,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实践成果,为全面推进山东省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3月2日,在全省基层果茶站长培训班上,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勇鼓励各地站长们。
该培训活动是山东农业大学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训、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担当。2月27日至3月3日,继续教育学院先后举办两期培训班,农业专家围绕果茶、棉花现代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加工技术等专题授课,开展实践教学。
培育农业科技推广主力军
3月2日,在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中心,一批特殊的学生正在这里开展实践教学,他们认真聆听老师对学校最新科研成果的介绍,同时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他们是来自全省70多个县市区的176名基层果茶站长和棉技站长,他们承担着农业先进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是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主力军、拱心石,为藏粮于技、保障粮油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果茶站长班的分组研讨活动中,来自栖霞市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韩梦圆边听边记,她是去年刚刚从我校园艺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入职还不到一年,她们组刚好有从事数十年果树技术推广工作的几位“老”同志,正在交流本次培训学习心得,并结合授课专家的讲解,讲述自己在基层生产一线关于苹果种植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技巧,这让韩梦圆受益良多:“我要把学到的知识经验带到实际工作中去,更好地帮助当地农户开展果树种植技术与推广工作。”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杨武杰在培训班上表示,“围绕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我们邀请了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的资深专家,重点讲授全省果茶产业发展形势,及苹果、梨、葡萄、桃、大樱桃等树种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为我们启发思维,传经送宝。”
本次培训以提升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理论修养与政策水平,增强创新意识与素质能力为主线,通过学习聚焦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设农业强国新目标,落实全省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行动,围绕果茶、棉花现代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加工技术等专题学习交流,组织开展农技推广人员试验能力、素质提升活动,补齐发展短板,推进星级服务创建工作,促进全省果茶和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培养乡村振兴新型人才
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在面向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过程中,继续教育学院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机制,契合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加强实践教学,开展一线教学法,建立“211”导师帮扶制,真正使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人才增本领、长才干,肩负起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使命和担当,为乡村振兴增加干事创业的人才“臂力”,让每一位参训学员都能成为一粒倾听的“种子”,在乡村沃土中躬身收听;成为一粒学习的“种子”,在乡村沃土中修身养性;成为一粒实干的“种子”,在乡村沃土中俯身扛担,真正把培训中所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应用于今后的农技实践中。
近年来,学校作为国家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和全国首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育基地,充分发挥产教融合优势,面向社会乡村振兴人才的实际需求,开展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省派第一书记派驻村“两委”成员培训、农村发展带头人培训以及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各类乡村振兴人才41161名,服务范围涉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仅2022年学校开展的农业产业“头雁”培训项目中,就有35位参训学员获得“齐鲁乡村之星”称号,培养方案和工作做法得到农业农村部领导的赞扬,8篇报道在农业农村部“头雁兴农”公众号上发布。这既是学校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厚植乡村热土的生动体现,也是服务乡村振兴、筑牢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一环。
学校开展的乡村振兴人才工作在学校、委托单位、学员之间架起了互联互通的立交桥,成为学校展示办学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