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大:做乡村振兴战略的科技和人才引擎-凯发app平台

作者: 出处: 大众日报 日期: 2018-03-16

3月16日,大众日报以《山东农业大学:做乡村振兴战略的科技和人才引擎》为题,用超过4000字的篇幅为山东农业大学发声。文章中,学校党委书记徐剑波、校长张宪省分别问答了记者的提问,围绕农业高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作用发挥,培养高素质农科人才,推进“双一流”建设等,畅谈了各自观点和意见建议。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农科人才

山东农业大学:做乡村振兴战略的科技和人才引擎

(梁昌杰 翟荣惠)全国“两会”期间,“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代表和委员的关注焦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省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也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山东农业大学是我省农业高校的旗帜,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山农人如何思考、如何布局、如何落实,引发了广泛关注。日前,学校党委书记徐剑波和校长张宪省,就如何发挥农业院校在乡村振兴中的科技与人才引擎作用回答了提问。

问:徐书记,对我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您有什么思考和建议?

徐剑波: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发展在规模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别是出口创汇农业居全国首位。但我省农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类似,存在发展低效、结构失调、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多而不优、大而不强。解决这些问题,要靠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靠推动农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要靠发展农业“新六产”。这也是我省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年初,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这无疑为我省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大机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靠科技创新驱动。加快我省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关键也是科技创新驱动。高素质的农科人才和高品质的科研成果是“科技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而这两者,都与农业高校密不可分。从这个角度来讲,要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乡村振兴,农业高校必须走在前边,更好地发挥智力引擎和科技引擎的作用。

问:对加快农业高校发展,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徐剑波:从面上来看,我省目前有3所农业本科高校,另外还有7所高校有涉农学科,各地还分布了一批农业高职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要做大做强农业高等教育,就要在整合资源上做文章,力争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改变现在“山多峰少”的局面,激发出办学的最大效益。

从点上说,以我们山东农业大学为例,我觉得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学校虽然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博士后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了以8名院士为代表的22万余名毕业生,但从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上来看,我校培养人才的专业和知识结构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相比,还不能完全适应。下一步,必须紧密对接国家和地区战略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结构,完善拔尖型、创新型、复合型、专业型“四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二要充分释放创新活力。2017年,学校连续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克隆小麦国宝级基因、破解植物干细胞生长密码、揭示苹果起源演化历史、解析重要作物染色质三维构象,“山农20”小麦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自然通讯》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的论文数超过“十二五”期间的总和,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些成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一直把“学术至上”作为办学理念,不搞急功近利,不看单一指标,倡树“十年磨一剑”的科研品质,构建了完善的科研体制机制,引导专家学者紧紧围绕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科学研究。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让科技人才稳得住神、定得下心,专心致志搞创新、出成果。三要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虽然山东农大在省属高校中的高层次人才数量较多,还云集了一批以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代表的顶尖英才,但与高水平大学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学校为此制定了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一人一策”,引育结合,仅2017年就引进培养了包括6名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在内的27名高层次人才。当然,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学校拥有省属高校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苹果、控释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高层次科研平台。下一步,我们还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打造更多、更好的引智平台载体,着力引育符合我省重大战略急需人才,为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智力支持。四要探索服务社会新模式。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农民的笑脸上,一直是山东农大的追求和特色,目前,学校已经在全国192个县、910个村、162个企业建立了1100多个科研示范基地,带动了一批产业,摸索出了“五变”精准扶贫模式。我们要把这个传统继承和发扬下去,主动协同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搭建更合适的载体,建设更有力的抓手,推进科教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让专家学者更接地气,成果转化更有空间。五要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家国情怀一直根植在山农人的血液和基因里,扎根中国大地、齐鲁大地办大学,说到底就是一切向国家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看齐,扛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担当。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蓝黄”战略需求,进军黄河三角洲,与省科技厅、东营市人民政府和黄三角农高区四方共建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目的就是集聚国内外杰出农业科技专家,在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打造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和示范区,培养符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需求的专门人才,建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农业硅谷,为我省、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理论创新与实践借鉴。同时,学校还与青岛西海岸省级农业高新区开展战略合作,在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上全面发力。这些布局,都将成为学校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


作为新任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教授在“两会”期间,多次提到培养高素质农科人才的话题,笔者就此与他展开交流。

问:作为百年老校山东农业大学的校长,您对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是怎么看待的?

张宪省:乡村振兴首先要靠人,要靠一支庞大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专业队伍。现在的农村和农业产业中,科技人员严重不足,且农科类专业人才少、学历层次较低,严重制约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步伐。

农业高校是培养人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当前,由于大众偏见和一些现实因素,农业院校在招生中面临着许多困难。比如山东农业大学,培养了这么多院士,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点数量有几十个,办学实力在省属院校中绝对是佼佼者,但是在高考报志愿时,却往往不是学生和家长的首选。为了让农业院校更有吸引力,让农村和农业留得住人才,建议国家实施免费农科生计划。具体可参照近年来培养免费师范生、医学生的政策,在全国农业院校、农科类专业中开展免费农科生招生试点,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三农”队伍中来。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对选择农科类专业就读的农村生源给予适当资助。面向基层的“三支一扶”、村官、选调生等选拔,要向农科类毕业生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

国家出政策,农业高校自身更要自强。一是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留得住的高素质人才,要让培养出的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知识面。比如学种子的不光懂育种和栽培,还要懂防病治虫、农业机械化,甚至大数据等知识,真正符合现代农业的人才需求。还要加大对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新型农业技术的熟悉和掌握。山东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会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我们就会努力开出什么样的课程。

二要及时转化相关科技成果,助力政府和企业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小镇。只有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实现。在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山东农大作为牵头单位获批3项,获拨经费高达1.39亿元,位居全国第34位。2017年,山东农大新上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39项,立项经费3.1亿元,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领域,学校就获批立项91项,经费超过5000万元,无论是项目数量和项目品质都在山东省属高校中出类拔萃。下一步,主要还是解决如何提高转化率的问题。例如学校和泰安市将共建汶阳田现代农业基地,采取政府引领协调、企业市场化运作、高校提供人才和凯发app平台的技术支持的联合模式,按照产业链、生态链进行布局,教师们做科学研究,企业派人做辅助工作,成果就地转化,良种现场销售,产品进行深加工,市场也应运而生,既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也带动了农民致富,打造出特色小镇。希望这个模式能为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一种良好的模式和实践探索。

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双一流”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山东农业大学拥有雄厚的办学实力,在国家和山东省“双一流”建设中,咱们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呢?

张宪省:2016年底,山东省立项建设首轮“双一流”学科,山东农大的作物学、园艺学和植物与动物学三个学科入选。2017年,围绕3个省一流学科建设,学校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学科发展布局,在不断强化三个一流学科优势,培育特色,弥补短板的同时,积极做好重点培育学科建设工作,跨学科遴选优势团队和协同创新团队,并组建了多个公共条件平台。学校还实施了人才“筑峰”计划和“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吸引“金凤凰”安家落户,培育“小凤凰”展翅高飞。这些举措的集成优势已经初步显现,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2个学科进入全国前5名,7个学科被评为b级。另外,学校还有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农林学科连续4年入选了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200强。

下一步,学校要继续坚持人才优先、平台优先、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主动对接乡村振兴和山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前沿方向精准发力,引导学科交叉融合,进行学科布局大调整,学科结构大优化,交叉学科大融合,重点学科大投入,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同时,要立足产业链条设计创新链条,整合资源组建优势和特色团队,力争打造更多高水平创新平台,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张宪省向笔者表示,2017年,国家三部委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由于多方面因素,包括山东农大在内山东省属重点高校都未能入选,令人感到惋惜。不过,国家“双一流”建设即将迎来动态调整,这为学校创造了良好机遇。山东农大人有信心、有能力扛起省属高校“排头兵”的使命,加快内涵发展,全力冲击国家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