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张大健教授团队揭示大豆耐盐调控的新模块-凯发app平台

作者: 出处: 山东农业大学 日期: 2024-01-03

大豆作为最具经济效益的粮油作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物资。近年来,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5%,成为农业领域最突出的“卡脖子”难题。大豆的供需矛盾对我国粮食安全形成巨大冲击。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大豆单产,是增加大豆总产量的主要途径。我国具有农业应用价值的盐碱地面积约1亿亩,是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因此,通过挖掘大豆耐盐基因并解析其作用机制,培育耐盐大豆新品种对于充分利用盐碱地资源、缓解国内大豆产业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农学院张大健教授团队在new phytologist发表了题为“a novel mir160a–gmarf16–gmmyc2 module determines soybean salt tolerance and adapta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mir160a-gmarf16-gmmyc2这一模块对大豆耐盐的调控作用,并寻找到耐盐优异单倍型,为大豆耐盐新品种的培育提供重要的候选基因资源。

研究发现,mir160a通过切割其靶基因gmarf16来提高大豆的耐盐性。随后,通过rna-seq和chip-seq的联合分析,并结合luc和emsa等实验结果,发现gmarf16作为上游调节因子直接激活gmmyc2的表达,而gmmyc2通过负调控脯氨酸的合成导致大豆对盐胁迫敏感。通过比较559份野生和栽培大豆品种的基因型,发现gmarf16存在4种单倍型,其中gmarf16h3在编码区发生的碱基替换(g→a)使其对gmmyc2的激活能力以及与启动子结合能力显著降低,对盐胁迫的适应性显著提高;进一步分析发现,gmarf16h3主要分布在土壤盐碱化较为严重的黄淮海及其周边地区,表明gmarf16的自然变异受到了人工选择。


图1. mir160a-gmarf16-gmmyc2调控网络在盐胁迫响应中的工作模型


农学院张大健教授、广州大学孔凡江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农学院王超凡博士、李晓明副教授、庄永斌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此外,山东省农科院徐冉研究员、已毕业硕士研究生孙万彩、博士研究生曹红祥参与了该项研究。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nph.19503

编      辑:万    千 

审      核:贾    波 


网站地图